46.亲戚 晋江首发(2 / 4)

着道:“有刘卿这一句话朕就放心了,朕也知道,刘卿之心是为了国家社稷,不过刘卿也请放心,此事决计是有利于民生的,卿且看着便是。”

刘健听到这话,神色平淡:“那臣就拭目以待。”

语气有些僵硬,不过到底也没反驳弘治帝的话了。

弘治帝对这个臣子一时间也有些无可奈何,只能笑着摇了摇头。

**

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是过去了,刘健很快就离开了乾清宫,他身为内阁大臣,每日的工作都挺忙的,也没工夫和皇帝在这儿闲扯淡。

而弘治帝在刘健离开之后,也是松了口气,他有些无奈的对着张鹤龄笑笑:“这个刘卿是真的性格严苛啊。”

张鹤龄笑着捧了弘治帝几句,什么圣王临世才会有直谏臣子啊,总算把弘治帝给哄高兴了,但是他心里却也有些佩服自己这个姐夫,脾气这么差的一个辅臣他竟也能忍得下去。

要知道所谓的内阁首辅,一开始就是以皇帝的秘书身份产生的,后来才一步步壮大到了近日这个地步,但是不管怎么说,说到底,这个位置上的人,一般都是皇帝信任的,然后其他的大臣们也信任的人,他的作用就是弥合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关系,帮着大臣劝皇帝,或者帮着皇帝统御大臣。

性格这么耿直这么硬的,还是比较适合待在都察院。

不过这话张鹤龄就不敢说了,只能死死压在心里。

**

玻璃厂的事儿谈妥了之后,皇帝又带着张鹤龄去看了看太子。

太子这个时间正念书呢。

没错,今年春天,太子便正式出阁读书了。

在明朝,太子出阁读书都是一件象征意义很大的事情,这代表着太子地位的稳固,也代表着大臣们可以用自己的思想来塑造这个未来的天子了。

但是无论这个意义怎么重大,张鹤龄一开始的时候都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,小孩今年才四岁啊,竟然就开始读书了,是不是太早了。

但是这事儿他到底说了不算,只能看着大外甥小小一点人,就开始接受儒家经典的摧残。

要知道他小时候要考功名呢,都是六岁才开始读书,这皇家教育未免也太可怕了些。

不过不管皇家教育怎么可怕,大外甥本人还是很聪明的,也很坐得住,张鹤龄和皇帝就站在文华殿外看了好一会儿,都没见他有半分走神或是坐不住的现象,老师教的知识也记得又快又好。

弘治帝一时间眼中满是笑意。

张鹤龄也觉得惊奇,要知道他可是见过真正的小孩子读书的,他弟弟张延龄,小的时候兄弟两人一起读的书,他到底重活一世,比较稳得住,但是张延龄就不同了,坐下之后就跟屁股被马蜂蛰了一样,不到半刻钟就坐不住了。

当时他没少因为这个教训弟弟,也以为这世上的小孩都这样,没想到大外甥竟是果真与众不同,不愧是大明朝太子。

俩人看了一会儿,也没去打扰老师讲学,弘治帝就领着张鹤龄离开了,他边走边笑着道:“太子已经读书一个多月了,给他讲课的没有不夸他的,只是这孩子除了聪明之外,到底行事轻浮一些,还需要好好管教啊。”

张鹤龄心说小孩都老实成这样了,还要怎么管教,别给整逆反了。

但是这话却不好和皇帝说,只笑着道:“学习之道有张有弛,至于性情,等他慢慢长大些许就稳重了。”

皇帝一听这话,只觉有些好笑:“你这话,竟是和你姐姐一模一样,朕还以为,你如此下死手管教延龄,能明白朕的一番苦心呢。”

张鹤龄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:“延龄都这么大年纪了,还这么不成体统,臣自然是要下重手,但是太子还小,臣便想着……”

谁知皇帝却摇了摇头: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小孩子的性格,还是得从小就慢慢培养才好。”

张鹤龄一时间有些语塞,他突然觉得,张延龄这不就是自己教育理念的反面教材吗?他拿张延龄说事儿,只怕会让皇帝更下定决心。

张鹤龄一时间有些无语,不过想着皇帝整天忙朝政,应该也没这个闲工夫天天教训太子,便先顺着皇帝的意思道:“皇上圣明,不过臣看太子聪慧懂事,想来等懂得圣人的道理之后,就会好的。”

弘治帝点了点头,心中却是若有所思,他就这么一点骨血,日后大明江山也得交到这个儿子手上,对于这孩子的教育问题,还是不能放松啊。

**

张鹤龄这天是在宫里用的晚饭,大外甥他还有弘治帝三个人一起用的膳,大外甥高兴坏了,缠着他还想要礼物。

上次给他的那个万花筒他已经玩腻了,想要别的玩器。

张鹤龄笑着哄他,等下次入宫再给他带,小孩还有些不高兴,撅着小嘴等着人去哄他。

张鹤龄也很给面子,耐心哄了又哄。

小孩这才高兴了,又亲亲热热的依偎在张鹤龄怀里。

弘治帝看着这一幕,有些好笑的摇了摇头,这小子,自小就被所有人都捧在掌心,从没遇到过任何挫折,这样的孩子,日后长大,面对偌大一个国家,又会怎么样呢?

人都说生儿一百岁,长忧九十

最新小说: 全网嘲后我在娱乐圈考编爆红了 把末世系统上交 我在人间收文物 DNF之幻神肝帝 修仙百年,前任都成了天命之女 病弱首辅的锦鲤妻 炮灰一身反骨,为了续命嘎嘎舔 被退婚后,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咒术师?我,战锤灵能者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